记者 辛圆

国家统计局周日公布数据显示,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(PMI)较上月大幅回落1.2个百分点至49%,创2020年3月以来新低。

本月PMI低于外界预期。界面新闻采集的7家机构预估中值显示,7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.5%。PMI指数在50%以上,反映经济总体扩张;低于50%,反映经济衰退。

国家统计局表示,7月份,受传统生产淡季、市场需求释放不足、高耗能行业景气度走低等因素影响,制造业PMI降至49.0%。其中,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.8%和48.5%,比上月下降3.0和1.9个百分点,均位于收缩区间。

“调查结果显示,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连续4个月上升,本月超过五成,市场需求不足是当前制造业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,制造业发展恢复基础尚需稳固。”统计局称。

分析师表示,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的落地见效,以及疫情防控更为精准,制造业有望继续保持扩张态势。不过,外需走弱以及房地产市场下行或将制约PMI后续的扩张幅度。

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界面新闻指出,未来制造业的发展可能面临两方面压力,一是外部需求在紧缩政策影响下可能超预期下降,导致与出口相关的制造业订单减少,二是地缘政治分裂加剧,阻碍产业链供应链合作。不过,他依然预计未来几个月PMI有望稳定在50%荣枯线上方。

除了外需方面的不确定性,经济学人智库分析师徐天辰表示,房地产市场短暂回暖后再度走弱,叠加近期房企信用未见改善、出现断贷事件,考虑到房地产行业的庞大体量,其持续低迷可能冲击上下游行业的景气度,进而影响PMI改善的斜率,后续提振制造业投资者信心仍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。

7月11日,中国银保监会印发《关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,要求银行机构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、信用贷款规模,重点支持高技术制造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,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。围绕高新技术企业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市场主体,增加信用贷、首贷投放力度。

同时,稳投资促消费红利也在持续释放。7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,建立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,筛选的项目要符合“十四五”等规划、有经济效益、能尽早开工;要支持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个人消费贷款采取更灵活安排。一周后,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提加快投资,督促地方加快专项债使用,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要继续高效运转、并联审批,依法依规加快手续办理,在三季度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,确保工程质量。

非制造业PMI方面,7月,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录得53.8(6月54.7%),比上月回落0.9个百分点。反映当期全行业产出变化情况的综合PMI指数比上月下滑1.6个百分点,至52.5%。